倪瓒的艺术作品,倪瓒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倪瓒的艺术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倪瓒的艺术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代倪瓒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他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倪瓒才冠诗书画三绝,爱干净更是一绝,其洁癖秩事广为流传。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也深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且笔简意远用笔惜墨如金。常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画竹倪瓒深受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绘画理论的影响,力主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甚至将画竹、画树称为写竹、写树。作者在此图中借助于书法的笔法变化,描绘平坡拳石,古木筱竹,使全图笔墨于枯涩中见丰润,于疏宕中寓遒劲,将简澹荒率的画风发挥得淋漓尽致。墨竹偃仰有姿,自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等。
倪瓒早年丧父,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高有特权,从小得到长兄抚养生活舒适,倪昭奎还为他请来同乡“***”王仁辅为家庭教师。39岁时,倪瓒受其兄的影响,跟随金月岩学道,正式成为全真道徒。纵观倪瓒传世的书画作品,浓厚的佛学道学色彩是其显著表征之一。究其内在原因,这无疑与倪瓒深厚的佛学修养以及他与僧人道士密切交往的人生经历相关联。
《容膝斋图》纸本水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年时的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倪瓒之画即被评为“殊无市朝尘埃气”,而自题中亦云:“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蛟溪古逸民”,正生动地表现出画家傲世特立的性格。
元代倪瓒,倪云林,他侧锋干笔作皴画山石,开创了“折带皴"法画山石。其山水画笔墨特点:墨色淡,笔意简,用虚实表现山石韵味,创造出一个寂寞冷清的意境,也构建着他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地方。下面是倪瓒的几幅名画。
元四家倪瓒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 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倪瓒的艺术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倪瓒的艺术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t-art.com/post/23168.html